牙根間牙槽骨高度的降低是在正畸治療後黑三角出現的主要原因。這就涉及到牙周結構的問題。牙齒是通過一種叫做牙周膜的結構,由很多類似纖維一樣的組織懸掛在牙槽骨上。正常牙槽骨的高度在接觸點以下約5毫米,或在釉牙骨質邊界以下約2毫米,剩余牙齒之間的縫隙剛好被牙齦填補。如果牙槽骨高度降低,牙齦也會向下退縮,牙齒之間的縫隙就會暴露出來,就形成了我們所說的黑三角。
前牙間黑三角比較常見,正畸治療後出現黑三角與多種因素有關:年齡以及牙齒的擁擠度、牙槽骨的厚度、牙冠的形態、相鄰牙根之間的角度、牙齦的生物學分型和牙齒移動的類型等。
隨著年齡的增長,口腔的上皮組織會變薄,牙齦乳頭本身的高度也會降低,更容易引起牙齦退縮。牙齒的擁擠本身並不會降低牙槽骨的高度,但會使口腔難以清潔,牙齦的長期慢性炎癥容易導致牙槽骨高度的降低。牙槽骨越薄,越容易導致正畸移動時牙槽骨高度降低,從而出現黑三角。
長臉型人群一般比圓臉方臉人群的牙槽骨薄,出現黑三角風險會更大一些。方圓形牙的牙冠接觸區長,相鄰區域間隙小,牙齦乳頭容易填充牙縫;尖圓形牙冠接觸區域的間隙較大,牙齦乳頭不容易填補間隙,因此更容易出現黑三角。相鄰牙根之間的角度越大,距離越遠,牙根之間的空間越大,黑三角的發生率越高。
就牙齦的生物學分型而言,薄齦生物型和厚牙齦生物型也是不同的,厚齦型血供更豐富,抗齦乳頭退縮能力強,不易出現黑三角。在治療設計中,拔掉下切牙容易出現黑三角,唇向移動牙齒時更容易出現黑三角。
所以黑三角出現的很多原因,大多都是個人固有的生物學因素,與正畸治療關系不大。但在正畸治療中,矯治器的存在增加了保持口腔衛生的難度,助長了菌斑堆積,增加了黑三角的風險。
正畸治療中怎樣能降低黑三角的風險呢?比較重要的是有效的菌斑控製措施,這意味著養成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,定期進行牙周檢查和治療。在治療設計方面,正畸治療後牙根應盡可能平行。對於切牙牙冠呈三角形的人群,可以通過鄰面去釉擴大接觸區,使接觸點向牙根移動,增加牙齦乳頭高度,減少黑三角。此外對於容易出現黑三角的人群,在治療前進行充分的風險評估也有助於我們有充分的心理準備。
深圳箍牙邊間好?在深圳箍牙推介大家到29年老字號牙科連鎖品牌-
愛康健口腔,擁有1家二級口腔專科醫院及11家品質統一的口腔門診,正畸醫師團隊由正畸學科帶頭人李高華、副主任醫師陸卉、副主任醫師張瑾等組成,針對各種原因引起的牙齒畸形都有較為豐富的臨床經驗,開展金屬托槽矯正、陶瓷半隱形矯正以及舌側矯正、隱形矯正等多種正畸技術,服務了眾多的粵港深市民朋友。